安徽明清绘画三百家 | 吴山涛、谢绍烈、邵岑中
来源:安徽博物院 2023-03-19 18:34:02 责编:吕中石
/ 吴 山 涛 /
WU SHAN TAO

吴山涛 《秋江图》卷

吴山涛 《秋江图》卷画心

33.5cm×100cm 年代不详

吴山涛(1609—1690),字岱观,号塞翁,歙县人,占籍钱塘(10岁时随父亲徙居诸暨,16岁寓居杭州),明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康熙二年(1662)任陕西成县令(古称同谷,隶属巩昌府,康熙七年改属甘肃),有政声,后罢官云游,吟诗作画,与江南诸多遗民画家诗人交往频繁。其作品宗法宋元,书法奇逸豪放,山水简淡清疏,不落蹊径,深得程嘉燧、李永昌等新安前人精妙,虽早年离乡,但其遗民气质和艺术思想未脱“新安画派”窠臼。著有《塞翁诗集》。


吴山涛 书法扇

16cm×50.4cm 年代不详


邹之麟 仿古山水图

91cm×45cm 年代不详


安徽博物院藏《秋江图》卷,以中锋勾勒出疏林、乱石、草亭,绝少皴染,空旷疏简,江上一叶孤舟飘零,将秋江寒瑟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境清隽淡远,正如清代秦祖永《桐阴论画》所评:“残山剩水挥自如,画品在清溪、梅壑之间,萧然淡远,别为逸品。”青溪即程正揆(1604—1676),山水枯劲简淡,与“新安画派”风格相近;梅壑即“海阳四家”之一査士标(1615—1698),笔墨疏简,风神嫩散,气韵荒寒。画境的荒寒空寂表达出吴山涛怀才不遇、屡遭陷害失意的心境,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格调正与倪瓒的萧散超逸相契合,再略施浓墨点苔,精神遂出。卷尾作者自题:“画家齐宗黄一峰,不知其源出于北苑也,近代惟邹臣虎先辈能得其神妙处,正不在多耳。余画《秋江图》略得邹之简,于宋元仍未入家耶。金粟吴山涛并识。”下钤“吴山涛”朱文方印。书法瘦劲挺拔,布局疏朗奔放,开合有度,与査士标书法多有神似。査士标书中更多董其昌的飘逸古朴,而吴山涛书法更为劲爽豪放,书画同源,相辅相成,极具表现力。此画仿明末武进画家邹之麟(字臣虎,号衣白,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山水师法黄公望,简劲古秀,萧然淡远,与常州恽向风格相近,被称为“武进派”,极受黄宾虹推崇),从中可以窥探吴山涛取法邹之麟精髓所在。后有许承尧长篇题跋两篇,一述《余杭县志》记载吴山涛生平、仕途、交游轨迹等,二录吴山涛所作《观唐文皇屏风诗碑》《南湖社集诗》两首。


许承尧题跋


许承尧(1874—1946),名芚,字际唐、芚公,号疑庵,歙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末代翰林,以书法、诗词、方志、收藏著称。辛亥革命后随甘肃督军张广建入陇,任甘肃省府秘书长、甘凉、兰州道尹等职(在甘肃任职时,收集敦煌晋唐写本藏经),1924年辞官回京,同年由京返歙,从此绝迹仕途,兴学著述,著有《歙县志》,与黄宾虹相交莫逆。书法作品受汉简和唐人写经的影响,楷中带隶,用笔沉着,不激不厉,转折方硬而不失飘逸,结体紧密,平和温润,行气疏朗,古朴自然。其酷爱收藏名家书画,尤以新安画家作品为多,在作品上引经据典,赋诗作序,题跋注解,介绍画家生平,论证作品特点、出处来源,为研究“新安画派”提供了宝贵资料。许承尧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将书画、手稿、经卷等藏品捐献安徽博物院,为安徽文化留下一笔珍贵遗产。

图片


/ 谢 绍 烈 /
XIE SHAO LIE

谢绍烈 水过江石图

16cm×50.5cm 年代不详

谢绍烈,字承启,别署冽泉,明末清初歙县谢村人。博综典籍,隐居不仕,书画苍劲遒逸,不与俗落。明末庠生歙县潭渡人黄白山人(1622—1697)有《赠谢山人诗》:“谢公人共弃,楷法世争传。家远黄山下,途穷白眼边。狂来多骂座,醉里即逃禅。末俗宜嗔怪,遗民在葛天。”


安徽博物院藏《水过江石图》扇,以枯笔淡墨勾绘远山树石,再施以浓墨点苔提醒画面,构图简练概括,笔法圆韧温润,苍劲遒逸,既有“新安画派”的空旷野逸、萧疏简远,又得董其昌平淡率意。画题引用杜甫《秋兴八首》(其二)诗句:“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为衡运词兄写,谢绍烈。”后钤“舫”朱文方印,书法婉转腾挪,姿态万千。诗画一律,作品描绘出杜甫诗中清凄的秋声、悲凉的境地,体现了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国破家亡之际孤寂凄楚、苍凉落寞的心境。

图片


/ 邵 岑 中 /
SHAO CEN ZHONG

邵岑中 山水册页

11cm×12cm×3 年代不详

邵岑中,又名逸峰、少楼,明末歙县太平人,山水宗北苑,晚年出入黄公望,有咫尺千里之概。安徽博物院藏《山水册页》,或作峰峦晦明,林麓烟霏,云岚缥缈,村舍梵宇,丛林流泉。山石施以披麻,树木或横笔或竖笔点苔,各得其韵,淡墨轻岚宗法董源,有董其昌温润澹冶、平淡天真之趣。画中无款,钤“岑中”朱文长方印。后有刘淮题诗册,与画意相和:“林壑苍苍烟霭飞,溪流汗漫远苔矶。孤村寂寞无人到,叶落山风画掩扉。题似允新贤甥粲,刘淮”,下钤“淮”朱文方印;或取云林疏林坡岸,草亭老树,浅水遥岑,枯笔淡墨,萧散超逸,以大痴笔墨写云林意境。画中无款,钤“岑”“中”朱文方印。后有黄瑞题诗册:“云林数笔清如水,湘阮千竿灿若霞。石浦瑞”,后钤“黄瑞之印”白文方印、“石浦子辑”朱白文方印,诗如画意;或取法沈周粗笔山水松秀苍润的韵致,烟云流润,乔柯秀木,洲渚掩映,村舍错落,以湿笔点染,寥寥数笔,春山欲雨之貌呼之欲出,墨色苍润清远,又得大痴松秀。画中无款,钤“岑”、“中”朱文方印。画中附有邵岑中自题诗册:“蕞树溪边舍,岩扉画亦关。不须高隐遇,已识此中间。篱下翻香稻,墙影拥翠山。肯容作邻友,百岁不知还。逸峰岑中”,后钤“岑中字少楼”白文方印、“自适”朱文长方印。从三幅作品可以看出邵岑中不拘一家,多作水墨云山,追求笔情墨趣,表现作者隐寓山水之间、追求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自适”闲章也反映出道家精神自由的崇高理想,反映了明末文人画家“以画为寄”的态度。书法源于唐代欧阳询,笔画刚劲瘦硬,兼取“二王”,章法匀停平正,起伏连贯,弱化了欧体的峻利刻厉。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