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李白便是妥妥的“文化巨星”。放在当下,“李白”依然是“网红IP”。
徽州区西溪南镇雷堨蓄水坝工程。(黄山市徽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金鸡村金鸡碑文化广场,每天都有游客前来观赏“金鸡碑”。这儿,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
作为明王朝的摇篮,凤阳给世人留下了一座震烁天下的明代第一座都城——明中都城。明中都城也在600多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塑造着凤阳的城市文化之魂,为明文化在凤阳的延展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一座中都城,凤阳城市魂。”在凤阳,这句话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还有三个数字与之佐证:9米、12米、24米。以明中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对城市建筑依次限高,践行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有...
历史时期的淮河,以黄河夺淮和北徙以及新中国治淮为标志,经历了南宋以前独流入海、南宋至晚清黄河夺淮入海、晚清民国时期淮河改道入江、新中国成立后入江与入海并流四个阶段的重大变迁。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在位已经22年。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作为明清时期享誉海内外的思想文化流派,桐城派的广袤支脉和丰硕成果至今尚待系统盘点与整合利用。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怎样合理利用桐城派丰富的学理积淀和强劲的文化号召力,为 ...
凌家滩遗址
鸠兹湾里好风光。胡彩喜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故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古人在安徽驻足盘桓,长啸低吟,借用诗词表达和描写身边的所见所闻,抒写自己的情感 ...
戴震诞辰300周年纪念大会暨全国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黄山市屯溪区举行。
合肥包公园景区举办“包公巡游”活动,讲包公故事,诵包公家训,弘扬廉洁文化。(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熊伟摄
位于合肥包公园的包孝肃公祠。本报通讯员张恒摄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徽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徽学研究如何展示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回应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晓光。
秋日寿县,文庙古银杏闪烁的金黄遮天蔽日。游人领略了楚文化博物馆的楚风汉韵,穿过保留了原住民繁盛烟火的古城,走上被时光磨损得光滑溜圆的石阶,感受国内唯一宋代古城墙,像阅读一部厚 ...
龙腾梅花垄。(资料图片)
考古学家王巍。
徽风当浩荡,皖韵亦悠长。学界公认,安徽之“皖”称,其缘在境内有皖山,即今天柱山。
铜陵市郊区大通镇。(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陈磊摄
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