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赖少其先生
来源:安徽美术馆 2023-03-19 18:33:45 责编:吕中石

说不尽的赖少其先生

 

广军


赖少其先生的一生是令人景仰的。他先为艺术学生、进步青年,又是“新兴木刻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作主力,又为革命战士,之后,便是一路被委以文化建设的重任,成为优秀的领导者,最后又回归到艺术大家,艺术——生活——艺术,画了个完满的圈。
我一直没有见过先生,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不算具体,但大体还是清明的。赖少其先生是一位有才华的、有理想有抱负的、有正义感的、有担当的和有坚强意志的人,又有很强的领导能力,更是一位有造诣的、有魄力的艺术家……对少其先生的了解,长时间以来从各个角度已经形成了一个总的印象,而我总是有一个直觉,就是觉得他在革命事业上的成就倒像是一个艺术家的作为的结果。或许他真的把干革命这件事也当成了追求美,只是这一追求建成新社会的理想美,要比完成一件艺术品所追求的美深远、宏大万千倍。为这个理想,他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且始终潜系着一种浪漫的情怀。我敬佩和欣赏这样的革命者,因为他们懂得完美,对设计新的社会、新的文化就极其有助益,而不会肆意破坏。
我最先喜欢的是先生的版画。1958年,在《美术》杂志上看到他创作的《铁工厂》《公社食堂》等几幅画,好像突然地遇见了“艺术”,造型极富个人色彩,在表达主题之外,很讲求艺术的形式美这一点,让我喜欢极了!却也清楚是“望尘莫及”的。像我这一辈的后学,总是因为缺少他的那种对艺术的感悟和丰富生活的积淀,也缺少他的那种执着的追求和坚持,甚至我们也没有他的那种深切的喜怒哀乐。
图片

《农村食堂》赖少其 20世纪50年代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图片

《江南春雨》赖少其 1958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图片

《乡办工厂》赖少其 20世纪50年代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看他在抗战时期的木刻,很明显,那不单是为宣传抗日、鼓动士气的目的而做,也要将作品当艺术来做。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这一点上是一以贯之的,我这样认为。
因为喜欢他的版画艺术,有时会稍许淡漠了为历史所看重和肯定的革命者的印象。也许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判定习惯吧,肯定一个人,常常会把他拥到高处,虽然是出于善意,却只能使人相信那是一种不能企及,这么一来也就拉开了与普通人的距离。
我觉得,让人们了解到先生的更多的平凡也是十分重要,因为越是平凡了他离我们便越近。


(广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作品欣赏 


图片

《节日的农村》(淮北变江南)

赖少其、张弘、师松龄 

1960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图片

《黄山宾馆》

郑震、周芜、张弘、陶天月、宇夫

1960年 陶天月家属藏


图片

《黄山后海》

赖少其、张弘、师松龄

1960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图片

《旭日东升》

赖少其、周芜、张弘、师松龄、陶天月

1960年 陶天月家属藏


图片

《陈村水库》(水库工地)

陶天月、易振生

1960年 陶天月家属藏


图片

《淮海煤城》

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

1974年 陶天月家属藏


图片

《淮海战歌》(治淮工地)

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

1974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图片

《陈毅吟诗》

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

1976年 陶天月家属藏


图片

《金色的秋天》

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

1975年 陶天月家属藏


图片

《毛主席在马鞍山》

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

1978年 陶天月家属藏


图片

《丰收赞歌》

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

1979年 陶天月家属藏


图片

《淮河之晨》

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

1979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图片
《百万雄师过大江》
赖少其、师松龄、陶天月、林之耀
1979年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