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曲砀山唢呐吹得高亢悠长,如歌如诉,刚柔并济,堪称‘天下一绝’。没想到在砀山能听到这么好的曲调!”日前,在砀山县黄河故道休闲运动中心唢呐演出现场,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游客张文满高兴地说。
作为第28届中国·砀山梨花节的首场文化活动,从3月19日起,“唢呐声声梨花开”非遗传承展演在砀山县黄河故道休闲运动中心举行,全县各镇知名唢呐演奏团轮番上演,一连演出4天,来自省内外游客和全县群众欢聚一堂,共同感受唢呐文化的艺术魅力。
活动中,唢呐演奏人员用精湛的技艺、饱满的热情和极富感染力的表演,倾情演绎《梨乡欢歌》《梨园春》《欢聚一堂》《叫句子》《凡字调》《百鸟朝凤》等精彩曲目。唢呐声时而激越雄壮、清脆嘹亮,时而悠扬缠绵、柔情四溢,令外来游客如痴如醉,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砀山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了砀山县“中国唢呐之乡”民俗文化的梨乡韵味。
听着激昂的唢呐声,砀城镇蒋营村村民杜爱珍说:“在梨花节期间,举办唢呐展演活动,这个喇叭吹得很热烈,节目非常精彩,让我们感受到砀山县千年文化的魅力,深受大家欢迎。”
“我们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精心组织砀山唢呐、四平调戏曲等非遗展演活动,还编排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为第28届梨花节增光添彩。”砀山县文化馆副馆长李林娟说。为期4天的唢呐展演,不同的唢呐团队演出各具特色的非遗唢呐节目,为观众献上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让游客直呼“过瘾”。
“举办砀山唢呐展演,让全县各班唢呐互相交流学习吹奏技艺,有力促进了非遗传承发展工作。”今年70多岁的蒋发杰是砀山唢呐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他发自肺腑地说。砀山唢呐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流传于皖苏鲁豫四省交界之处,具有独特的皖北风格,被国内知名音乐家称为“来自黄河故道的天籁之音”。
经过数代艺人的辛勤传承,砀山唢呐逐渐形成独特的砀山民间演奏艺术流派。近年来,砀山唢呐发展势头更旺,如火如荼,全县现有唢呐班300多个,专业从业人员4000多人,演奏人员近万人,成为砀山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2011年5月,砀山唢呐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遗;2013年12月,砀山被授予“中国唢呐之乡”称号;2014年底,砀山县以独具特色的唢呐民间艺术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梨花节期间,在黄河故道岸边、百年老梨园里,既有国家级非遗砀山唢呐和砀山四平调戏曲演出,又有蓝印花布、虎头鞋、梅花篆字、砀山年画等非遗技艺展示;在梨树王景区,还有斗羊、斗鸡、竹马、旱船、舞龙、舞狮、武术等民风民俗展演,诠释着‘品梨乡文化,享农家风情’的真正内涵。”砀山县政府副县长许雷侠说,“来砀游客陶醉在万顷梨园里,观赏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享受精美的‘文化大餐’,在观赏梨花中过足‘文化瘾’。”(李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