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又逢梨花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就在眼前铺展开。棵棵梨树高大遒壮,在园中舒展着枝条,梨花繁盛、朵朵绽放,一簇簇、一串串缀在枝头,将枝桠完全包裹起来,好似织女织成的雪白锦缎,晶莹无暇。
{香雪海}
砀山的“香雪海”
作者:草心
图 | 冯钟
看梨花,一定要去砀山,砀山的酥梨园面积之大,是世界吉尼斯之最,100万亩果园连接起来,花开时节遍野皆白,是你怎么走都走不到尽头的白,即便在飞机上看,那片白,一眼也望不到边。
古往今来对梨花的形容,脱不开一个“雪”字,苏轼说“惆怅东栏一株雪”,王维说“冷艳全欺雪”,那黑老的树干上,修剪过的枝条刚劲虬曲,白花片片铺盖其上,只要略微远一点,无论你怎么看,都是造型古拙的大雪压树。可仅仅以雪喻花,还只是局部气象,有点小家子气,那浩浩荡荡、绵延无尽的壮阔,非“海”的气势不能表达。苏和王生活的时代,华夏大地还没有如此大规模的梨园,他们想象不到这样的气魄吧。
雪和海之外,梨花还占了一个“香”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吟咏白梅的这个句子,借到此处再贴切不过。梨花香气虽淡,却有丝丝清甜,人还在远处,甜香就已飘来了。而且,因为花事盛大,它比梅花之香还要迷人,还要有品咂和回味的余地。所以,砀山梨花有“香雪海”之称。
我自小就在这样的香雪海里长大。家门口是梨园,村头是梨园。那些老梨树,坚硬的黑枝上粘满冰清玉洁的白花,似铁骨铮铮的人生出来的缕缕柔情,看了让人心绪温软。晚自习后回家,溶溶月色下,花海白亮如大雪之夜,微风吹过,雪涛涌动,香气中夹着恻恻轻寒,袭人脸面。在细细的小路上穿行,不时要拨开几根挡眼的花枝,花朵颤颤地弹回去,一簇一簇,闪着皎白的银光,碎琼乱玉一般。而拨花的两只手,掌纹里便收藏了软软的香,直香到以后许多许多年。
这样的景致,留在记忆里,也是无心的。梨乡的农人,没谁会以赏春的情怀面对梨花,梨花开放,只是意味着一场农事的到来。授粉是一场浩大的农事。梨树虽雌雄同株,但若不授粉,坐果率会很低。授粉要取异类树的花粉,我家的酥梨园里有几株黄梨和紫梨,就是专门取粉用的。印象中,每年,它们只要起了大骨朵,父亲就忙开了,一朵朵摘下,把针鼻大的蕊头从花芯里一颗颗取下来,忙活一整天,也就集出一小捧。摊在白纸上,放在纸箱里用电灯泡烤干,烤成金黄的粉末,它就是酥梨的引子,是梨花的精魂。装进拇指大的小瓶,小心翼翼地用小橡皮头蘸着,给每一朵盛开的酥梨花点蕊。那成片的雪海里,究竟有多少朵花?整个花期,农人都站在树前,不停地点啊点啊。每一朵梨花都是有灵魂的,你欺它一晌,它就欺你一季,在花面前,农人的心是虔诚的,每一朵收到的都是最虔诚的问候。
梨农眼里,梨花无关诗意,而看花人眼里,农人与花,都是诗情。那些千里迢迢来看花的人,坐在浩大的雪海里,叹花之美,叹人之福分,待从农人手里接过花粉,也爬上枝头点一会蕊,始料未及的辛苦,让他们感慨万端。劳动的诗意,向来都是旁观者咀嚼出来的。
砀山的梨花观赏线路中,有梨花景点叫“乌龙披雪”、“鳌头观海”,也有桃花景点叫“瑶池烟霞”,都是不可错过的景致。若坐在霞光里看雪海,或立在雪海里赏云霞,该是何等胜景?我不说了,你去看看就知道。
{砀山梨花节}
砀山梨花节是安徽砀山县每年3-4月都会举行的一个活动。
安徽砀山县是全国著名的水果之乡。砀山酥梨是中外驰名的名、优、特水果,已有2500年的栽培史。全县酥梨面积50万亩,年产酥梨12亿斤,素有"梨都"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