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条石板小路的前头
一片水口园林的背后
总有一座如诗如画的徽州古村落
给你带来几分惊喜、几分温馨
一座徽州古村落
就是一部二十四史
就是一部百科全书
这些古村落都从遥远的时代跋涉而来
经历过千年的风雨洗礼
积淀了深厚的徽州文化
西递、宏村、呈坎、龙川
都是传统古村落的经典之作
每当我们步入这些村落
都会得到非同寻常的文化熏陶和审美享受
宏村:谁引碧泉到百家
春天的皖南
下起淅淅沥沥的杏花烟雨
撑把小伞
走上湖中心的石拱小桥
绿柳翩翩 河水潺潺
远山近树 相映成趣
这是无数次出现在梦里的场景
图 | 宏村 潘祯祥摄
进入宏村,人们就像是穿越了时间的隧道
徜徉于古街古巷
出入古宅古祠
无处不是古色古香
无时不觉古风馥郁
在宏村,人们还可以看到独特的水园民居
浓郁的诗情画意魅力四射
树人堂、居善堂、松鹤堂
都是著名的水园庭院
门口碧泉长流
院内池水盈盈
居家可倚栏观鱼
开门即随手戏水
徽州乡村的闲居情调臻于极致
闻名中外的宏村水系
历经多少人的期盼和努力于明朝建成
宏村水系——徽州乡村一绝
桃花源中奇葩
有诗赞曰
青山绿水本无价
谁引碧泉到百家
洗出粉墙片片清
映红南湖六月花
西递:桃花源里有人家
山绕清溪水绕城
白云碧嶂画难成
处处楼台藏野色
家家灯火读书声
这首诗描绘的就是皖南古村西递的风貌
西递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
工艺精湛的徽派建筑
和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有80%的宅院都是明清时期建造的
深入西递
不仅可以欣赏到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
还能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乡风民俗
体验到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
图 | 黟县西递明经湖畔 潘祯祥摄
从主街走进幽深的巷子
古村深处的民居门口
悬挂着的红色灯笼
展示着古村落蓬勃的生机
那些原住民就像是西递的灵魂所在
如果没有了那些承载人间烟火气的居民
那么这里将不再繁华
流传了千年的古镇就会少了些许灵魂
呈坎:呈坎双贤里 江南第一村
呈坎古村
有着江南第一村、中国古建筑之乡的美誉
现保存有宋元明清古建筑140余处
数量可观、类型多样
特色鲜明、价值极高
人们走进这座古建筑博物馆
会感到精彩纷呈、目不暇接
图 | 呈坎 潘成摄
呈坎是典型的畈山结合型村落
但是村落的结构布局与众不同
村中的溪水绕村而过
形成了类似阴阳鱼的图形
从空中俯瞰下去
像极了一幅八卦图
图 | 呈坎全貌 潘成摄
呈坎所有街巷或通非通
或连非连
曲折有致
玄妙无穷
图 | 宝纶阁 迄今保留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组家庙建筑
游黄山,天下无山
走呈坎,一生无坎
这是当地人对呈坎的一种独爱之情
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祝愿
图 | 呈坎晒秋
龙川: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新雨过后
龙川村的水街灵润氛氲
龙川溪轻盈潺湲
载着岁月的波光穿村而过
龙川
恍若一个千年的梦
图 | 晨雾笼罩下的龙川仿若人间仙境 绩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古建筑
沿溪而筑 鳞次栉比
宛如一幅水墨画
特别是在清晨柔和的光线下美轮美奂
这里是自然与徽州古村落的完美融合
图 | 胡氏宗祠 绩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龙川不仅山水清丽
人文历史亦源远流长
自古文风昌盛
是徽州出名的“进士村”
为胡姓簇居的千年古村落
图 | 奕世尚书坊 图源:诗意宣城
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胡氏宗祠
奕世尚书坊和徽商胡炳衡宅
是徽派三雕精品中的精品
胡氏宗祠享誉
“木雕艺术殿堂”
“江南第一古祠”
奕世尚书坊
是盛明时期的石牌坊
徽派石雕的典型代表
相比西递、宏村的繁华热闹
龙川低调内敛许多
您可以在青石板街上
闲庭漫步
在青山绿水间
感受千年古村的安静祥和
05
“百村千幢”工程守护古村落
风雨无情
时代变迁
传统村落面临严峻挑战
徽州古村落的保护更是刻不容缓
2009年起
黄山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
采取整体保护、集中保护、重点保护方式
把徽派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利用落到实处
如此紧迫地保护徽州古村落
根本宗旨就是
守护古徽州的“筋骨肉”
传承徽文化的“精气神”
图 | 黄山市卢村
行走在青石板路上
穿行在黛瓦白墙间
历经沧桑的徽州古村落
如今褪去尘埃焕发生机
感谢默默守护它的人们
让我们可以站在这里
穿越千年
凝望过去
丨出品:安徽新媒体集团徽风皖韵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