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父山上觅景
来源:原创·安徽日报 2023-05-18 17:48:25 责编:吕中石

冶父山镇依山而得名,山,名曰冶父,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古有欧冶子在山中铸剑,故名声在外。庐江古八景之一“冶父晴岚”,便与其有关。时至今日,旧景已无处可觅,但新景应运而生。

进入冶父山景区,缓步前行,微风拂面,放眼望去,满目季节的痕迹。顺着盘山公路徒步,越往上走,路径迂回曲折,林鸟幽鸣。松涛阵阵,山泉叮咚。四周山脉蜿蜒不断,峰势起伏不陡。

哈庐·民宿,深藏于群山,隐身于大坝。远远望去,无异于普通民居,只是少了袅袅炊烟。走近,才知道自己的浅薄。高大的香樟枝繁叶茂,绿得发亮,庭院里各色鲜艳的花儿开得正欢。

走入民宿,一股浓烈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民宿内陈设典雅,每一面墙上都悬挂着文人字画。一首首诗词跃入眼帘,颇有一种意境美。民宿外,一个巨大的游泳池素面朝天,水清至极,无以形容。

离开哈庐,转而来到“莲花落”。“莲花落”属冶父山镇冶父山社区黄院村民组,因该村民组坐落在冶父山脚下,整体犹如莲花形状,因而得名。 

“耕”,是村庄的魂,每一处都有农耕缩影。架在墙上的水车,摆在屋角的犁耙,浮在水上的鹅鸭。目之所及,心有所望。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父亲扛着水车行进在田间小径,在水塘与田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一车一拐,车出了丰收,车出了希望。村庄,是农民的根,是我父辈恋恋不舍的精神家园。 

而“莲花书舍”农家书屋,则是当代农人的“精神家园”。各式书架精巧别致,水仙、绿萝等绿植被巧妙地摆放在丛书之间,大家在这里可以读报、听书。

顺着蜿蜒的山道前行,山风阵阵,虫鸟齐鸣。前行不过百米,竹林间突显一片空地。抬眼,空地上犹有梯田。走近,空地一点也不空,碧绿的小草长得正欢。一块石雕静立草间,“银杏下”三个大字格外显眼。 

拾级而上,豁然开朗。不见梯田,但见四棵高大的银杏树。原来,又是一处民宿。 

作别银杏,眼前是一汪清泉。“许山里·银杏下”,涓涓细流。水从山涧来,山依着水,水映着山。不知道历史上有无“许山关”?但,今天确是有。这一处关隘不是瞭望台,也不是烽火楼,而是冶父山镇的一处景点。

置身隘口,登高望远。“徽州大道”宛若长龙,岳武高速、庐戴公路纵横交错,一辆辆汽车疾驶。庐江县城,高楼耸立,薄雾轻纱,犹如“海市蜃楼”。

缓步而下,又是一处景点,“虎洞吟风”。穿行于洞中,呼呼的风声确如虎啸。洞外,一丛丛、一簇簇的月季,花儿红艳艳,好不美丽动人。洞前,有一处平台,建有玻璃栈道。只是尚没有开放,没能体验一会那仿若悬空之感。

不一会儿,到达冶父山的半山腰。站定仰望,望江楼的轮廓清晰可辨,寺庙里木鱼的声音隐约。仿古建筑的伴山·茶社就在眼前,引得我与友人情不自禁步入其中。

茶舍正屋中央摆放着一张书桌,书桌上备有笔墨纸砚,专供游人挥毫。同行中有爱好书法者,见此情形,顿时兴致大发,提笔、润墨,凝神聚气。“伴山茶社品茗,冶父山上觅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颇有气度。

离开茶社,踏上归程。冶父山的新景已然收纳于脑海。漫步水上栈道,感受山水交融之美;静坐廊桥内,感受清风拂面,倾听大自然;立身于“谈笑间”,静听丝竹之乐;若是有缘,还能听见冶父山顶传来的晨钟暮鼓。(施训洋)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