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游持续升温,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牯牛降景区迎来了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徽派古村落的掩映中,在黑色富硒土壤的滋润下,游客们纵情山水,享受大山里的生态美景。作为全国闻名的“富硒县”,石台县含硒土壤面积达1398.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99%,被誉为“中国生态硒都”。从硒品到氧吧,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给了石台县十足的底气。依靠“硒”引力,将绿色生态转化为绿色动能,成为石台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原生态吸引游客
硒作为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诸多重要作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位于皖南山区腹地,地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含硒土壤面积占全县面积99%,富硒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在目前已发现的富硒地区中占比最高。
石台域内群峰蜿蜒、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4.6%,大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平均值达6000个~14000个/m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其中,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7%以上,负氧离子平均值71438个/m³,是世界卫生组织界定清新空气标准的70倍。石台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被誉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
今年上半年,石台县接待游客579.33万人次、同比增长65.81%,实现旅游总收入75.12亿元、同比增长67.11%。
石台县大山村一位民宿负责人表示,暑期是旅游旺季,不少游客从上海、南京等周边城市来到这边游玩。
旅游的红火,离不开石台独有的“硒”引力。来自上海的一位游客表示,趁着暑期他们带着孩子来深山里呼吸负氧离子,品尝“硒餐”喝“硒茶”,过几天远离城市的生活。除了在景区游玩外,还打算感受一下石台民宿的魅力。
大山村工作人员介绍,自2021年池祁高速池州至石台段建成通车后,便捷的交通为大山村吸引了不少游客。目前,大山村有民宿近200家,效益好的民宿每年经营综合收入超过30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0万元。
在石台县中国生态硒都会客厅,展示着各类“石台硒品”,全县依托“富硒产业”开发出硒茶、硒泉、硒米、硒菜、硒禽、硒蛋、硒餐、硒果等富硒土特产八大类100多个品种,过去一年里,全县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激活“硒品”新动能
近年来,石台县高度重视硒资源开发,在产业强县战略中,石台把做强做大、做优做精富硒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石台县富硒特色产业1710”行动方案》,制定了硒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和年度行动计划,并创建了“石台硒品”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全县已培育硒产业经营主体220家,发展硒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43家,有10家企业与全国24家企业共同签约石台硒泉代理协议,签约金额达3.79亿元。同时,适时开辟新路,创新推出“富硒农旅+富硒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富硒健康养生游,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900多万人次,富硒康养业产值达6亿元,富硒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实现大跨越。
从硒品到氧吧,近年来,石台县全面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统揽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挖掘特色资源优势,通过精细布局、精心筹划、精准营销等方式,深入实施“+旅游”,推深做实绿水青山“颜值”转化成金山银山“价值”,让皖南山区唯一的脱贫县开启了“高速发展时代。”
下一步石台县将继续坚守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相关政策,结合“百校兴百村”“万企兴万村”联合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五大振兴的支撑服务,全力发展以硒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和富硒康养业,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徐宏博 实习生 贾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