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奇观,鬼斧神工,常常给人带来强大的心灵震撼,如日出黄山。
看黄山日出,需要天赐良机。变幻莫测的云海,本为黄山一绝,却常常成了日出的屏障。只有晴空如洗,山光澄澈,才能仰瞻日出的豪迈与奇崛。
时值秋天的黄山天高气爽,一碧万里,实为观日出的吉时良辰。为了赶点,还住进了光明顶东侧,海拔1820米的“揽月楼”。
由于起得稍早了些,远处的群山还一片灰暗。加上露台地灯亮着,愈发衬托出夜的黑。趁着空当回宾馆房间多添了件衣裳,可即使如此,仍觉得寒气逼人。好在心里火热,对新日诞生的热望,让人淡忘了自然的寒意。身边的游客,以中青年居多,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引颈远眺,那条仍显得黯淡的天际线。是的,一条横贯整个黄山山脉的天际线。
渐渐地,那条线好像被丹青妙手涂上了一层色彩,淡黄中透着暗红,瞬间改变了山峦群峰的底色,不仅勾勒出了峰峦峭拔挺立的轮廓,也为白昼与黑夜划出了各自的边界。然后,黑一步步退走,咣咣当当,光明雄赳赳一步步迈了出来。
再看,天际线早就扩张了版图,不再是一抹,而是辉煌的一片天。色彩也变得更加丰富,紫红、嫣红、橙黄、金黄——可谓五色缤纷。越向上,色调越明丽,红粉之上,更多了金黄。噢,太阳就要出来了!这种灿然的黄正是为那轮新日靓丽出场,铺张穹苍鸣锣喝道哟。
果然,新娘般羞涩的太阳终于从天际线底端,仍显灰暗的云雾之中,露出了一个金黄的光点。然后,点生长成半个弧线,半个日头,大半个,直到整个喷薄而出。整个过程似乎特别缓慢,时间凝固了一般。好像要挣脱黑暗的累累捆锁,太阳缓缓地向上升腾。又像似与黑夜挥手告别,颇有些依依不舍地步履蹒跚。
可一旦脱离了天际线,新太阳陡然加速,眨眼之间即腾空而起。如婴儿般的日头,此时很娇嫩,却十分妩媚。圆圆的,整个图像完全成了白色,虽然她的上方依然灿然,但大半个周边则仍旧粉红娇羞,向下还映射出一个硕大的淡红色圆盘。
正是在姹紫嫣红、云蒸霞蔚的烘托下,太阳光芒四射,天地精神抖擞,气象为之一新。远处的群山涂上了一层艳丽的底色,那种微黄微红,使得雄奇的青山叠嶂多了些浪漫的诗意和柔美的情怀。是的,此刻的太阳是柔美的。你可以直视她,却一点儿不觉刺眼。远不似正午的烈日灼人,倒像慈祥的母亲那温暖深情的目光,柔和、温软,平易近人,饱含了博大的怜爱。
太阳仍在快速上腾。此时,那一轮白色有些灼目的光盘外面,已经镶嵌上了黄灿灿的光环。半个天际也瞬间被点燃了一般,红红火火。突然想到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的《咏初日》: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一轮顷刻上天衢, 逐退群星与残月。日出的粗犷、豪放之大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亦快哉!
太阳出来了! 形状越来越完美,光芒越来越眩目,景观也越来越雄奇。那一刻,游客早已敛声屏气,肃目敬立,深为日出的壮观景象所慑服和震撼。这一切来得好像太快太突然,让人觉得颇有些不可思议,又好像很顺其自然。经历了艰辛搏击和壮烈上腾的太阳,如同剧烈阵痛后诞生的婴儿,呱呱坠地之后便迅疾成长为一个伟岸的大丈夫。从此变得刚烈威猛,经行天地,横无际崖。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正因为有了太阳,有了光,一切生命都在明光照耀下苏醒、生长和成熟。日出,则分明是个庄严肃穆的仪式,向世界宣告了新的一天开始。于是,万道霞光中,黄山松挺直了凛然的身躯,五指峰披着迷彩,似真似幻,早起的鸟儿迎着朝霞向高空飞去。
黄山,新的一天就此开启。(刘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