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南谯区探索农旅融合新路——
“稻田画”带火乡村游
来源:安徽日报 2023-09-11 16:33:35 责编:吕中石

入秋时节,记者沿滁州市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来到位于南谯区施集镇花山村旁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这里的巨幅稻田画迎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太美了,美得让人心醉!”早晨6时许,伴着初升的朝阳,家住来安县的退休职工汪霞约了姐妹一起登上稻田画观景台。

“以前只在新闻上看过稻田画,觉得很遥远。现在身边就有这样的美景,真是太逼真了。”王新民也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之一,带着一家人来到这个网红地“打卡”。

“给稻田‘上妆’真是个技术活。”承接农田种植的北大荒集团项目区负责人张立斌告诉记者,一幅稻田画要经过技术人员的彩稻选育、图案设计、定点测绘、人工栽种等众多环节,才能将鲜活的画面展现在游客眼前。巨幅稻田画融汇了多个图案,东边是巨幅的中国地图造型,两个全力托起饭碗的卡通人物立在地图中央,表达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寓意,彩色的禾苗则组成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字样。此外,多种3D元素巧妙搭配,既增强了观赏效果,也表达了对农业发展、农民丰收的美好祝愿。

“我们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稻田画可是自带‘美颜’的。你瞧,与农田接壤的扁担山青葱翠绿、连绵起伏,镶嵌三色彩虹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贯穿其中,路肩上的非洲菊正值花期,绵延数公里。”花山村党总支书记刘志川对记者说。

“制作稻田画就是想提升示范区的景观功能,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施集镇人大副主席吴昊告诉记者。

近年来,南谯区在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创新“高标准农田+”模式,注重挖掘示范区的生产、生态、景观综合功能,将农业景观、优质农产品等要素进行集聚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记者 罗 宝 通讯员 李邦军 陈 勇)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