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的美丽蝶变
来源:安徽日报 2023-09-12 15:50:09 责编:吕中石

黄山市南溪南村的美丽庭院。

黄山市南溪南村门前屋后的小菜园。

今年我省大力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目标到2027年建设1000个左右的精品示范村,系统升级建设1万个以上省级中心村,吹响了新时代新阶段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号角。近日,记者走访黄山乡村,感受皖南山村的美丽蝶变。

通过“五微”行动改善人居环境,村企共建盘活乡村资源,农文旅融合加快产业发展,皖南古村——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南溪南村实现美丽蝶变。

变干净

秋雨沥沥,皖南山村如诗如画。近日,记者走进南溪南村,漫步雨巷,干净整洁的街区,花草掩映的院落,斑驳的古宅,构成一幅现代版乡村田园图。

南溪南村是千年古村落,也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豆腐作坊,明清时期形成作坊集群。发展至今,村内现有豆腐作坊23家,从业人员200余人,年产值3000多万元,豆制品在黄山中心城区市场份额占有率达70%。

虽说豆腐产业带来了一定收益,但也带来煤烟污染、污水横流等问题,村子一度臭气熏天。“以前村里流传一句话:南溪南有两条龙,一条是天上的煤烟龙,一条是地上的污水龙。”南溪南村党支部书记吴小平告诉记者,豆腐作坊带来的环境问题,一直是村里人头痛的事。

面对这一痛点,南溪南村痛定思痛,从小事入手、从细处破题,结合“五清一改”和“双园创争”等工作,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升级改造豆腐作坊硬件设施,以“生物颗粒蒸汽发生器”代替燃煤锅炉,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1500多万元专项债资金,实施“整村雨污分流”项目,把污水装进管网。现在,“两条龙”的顽疾得到根治,村里看不到污水,闻不到异味,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了。

“现在村里的环境变化可大了,以前豆腐作坊煤烟味呛人,排出的卤水经常流到大路上,散发出阵阵臭味。经过环境整治以后,现在煤烟味儿没有了,污水进了管网,村里干净多了。”村民吴玉宝说。

变美丽

走进吴玉宝家的小院,几棵大树枝繁叶茂,满院的盆栽郁郁葱葱,如同一个小花园。

“现在村里搞美丽庭院评比,我也不能落后。”吴玉宝告诉记者,每日浇水剪枝,装饰庭院,他乐在其中。秋天树叶落满院子,扫地都要扫上半天,也别有一番乐趣。在他的精心打理下,他家评上了“美丽庭院”。

近年来,南溪南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实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打造“一米菜园”等微景观32处,建成村史馆、豆腐市集、莲洁广场等特色节点28处,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45处,美化亮化打造沿村江景观光廊道。如今,村子越来越干净、越变越美丽,到南溪南的游客越来越多。

南溪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徐少波介绍,南溪南村利用村庄内“金边银角地”、房前屋后闲置地等建设“五小园”,见缝插绿,打造“一米菜园”等微景观,让房前屋后的边角地变成了一个个“小果园”“小菜园”“小茶园”“小药园”“小竹园”……不仅美化了房前屋后、庭院,也让村民的农家生活更有滋味。

村里的环境变干净、变美丽了,村民素质也潜移默化得到提升,自觉加入到美化村庄的行列。86岁的吴光树老人平时就爱侍弄花草,小院里随处可见花草盆栽,坐在他家小院的凉亭内,便可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塘美景。他家的院子被评为省级美丽庭院后,村民们纷纷效仿,打扮起自家庭院。古村焕新颜,离不开村民的“微”奉献,村口的小花园打造,村内道路的扩宽等都是村民无偿拆屋、拆围墙及捐地修建而成。

变富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能建盆景,要因地制宜发展培育小而美的特色产业,留住烟火气,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过上殷实的生活。”在屯溪区委副书记王苏平看来,南溪南村的发展模式,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意义。

据了解,屯溪通过引入国有资本入股强村公司的形式,精选7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由区国投集团、镇级振兴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组建强村公司,村企共建盘活闲置资产,再招引专业的运营公司统一运营,扶持产业发展实现资产溢价。

“新安江边一处老宅子改造之前价值400万元,现在已经升值800万元。”王苏平表示,通过“股份化共建、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溢价、有序化退出”方式,有效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全力推动乡村产业蝶变,走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国企助推乡村振兴的“屯溪路径”。

南溪南村成立强村公司,以村企共建为抓手,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村集体租赁村内10栋闲置房屋,引进第三方运营团队上海蓝镇文旅,围绕豆腐村的主题,共同打造南溪南食尚街,目前引进了“卓文小食堂”“幸福豆茶铺”“叁味蔬屋”等10余家创意商铺,打造吃、喝、玩、乐、购的文化旅游聚集地,常态化举办豆腐宴、豆腐市集等活动,丰富旅游业态,带动农民增收。

在街角的一家名为“叁味蔬屋”的小木屋,走进去阵阵杉木的香味扑鼻而来,几个游客在悠闲喝茶。

徐少波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个猪圈,堆满了农具,脏乱差。村里改造后,便有客商主动找上门,装修一新后变成了现在的人气饮品店。“周末游客盈门,一天流水1000多元,年底房东还可获得六七千元的租金收入。”

村民方军以前在黄山市顺丰快递上班,眼见着村子成为了网红村,他也回到了村里,盘下一所老宅经营农家乐。方军告诉记者,农家乐楼上楼下6个桌,每到周末节假日游客很多,一位难求,一天收入两三千元,比在外面打工强。

徐少波算起增收账:美食微街聚集9家餐饮企业入驻,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村里合资建设的花开兰溪民宿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分红收益;为扶持豆腐产业发展,村里成立了电商公司,将豆制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拓宽网上销售。仅此一项,为村集体带来55万元收入。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0多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00万元。(记者 范克龙 文/图)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