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香,黄梅花开新时代。
黄梅戏发展兴盛于安庆,用安庆方言念白传唱,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淬炼,已从民间小调成长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2006 年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省亮丽的文化名片。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3 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首次举办。这项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特别支持,安庆市委宣传部、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重大艺术活动,有力助推安庆市塑造“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特色文化品牌。
按照“三年一大节、每年一小周”的举办周期,今年“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将于 2023 年 9 月 26 日至 10 月 6 日在安庆市举行。此次展演周,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相融合,将全面展示戏曲文化发展丰硕成果。
黄梅戏《女驸马》剧照。
黄梅戏《太阳山上》剧照。
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黄梅戏《倾宁夫人》剧照。
黄梅戏《百鸟朝凤》剧照。
与时代同步 打造高水平的艺术盛会
金秋送爽丹桂香,黄梅花开新时代。
黄梅戏发展兴盛于安庆,用安庆方言念白传唱,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淬炼,已从民间小调成长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黄梅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省亮丽的文化名片。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3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首次举办。这项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特别支持,安庆市委宣传部、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重大艺术活动,有力助推安庆市塑造“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特色文化品牌。
按照“三年一大节、每年一小周”的举办周期,今年“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将于2023年9月26日至10月6日在安庆市举行。此次展演周,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相融合,将全面展示戏曲文化发展丰硕成果。
今年黄梅戏展演周以“奋进新时代 戏聚大宜城”为主题,采取“展演+研讨+交流”3种方式,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展演展示平台,进一步诠释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艺术新境界。
在展演方面,本次展演周遴选了一系列高水平的黄梅戏艺术作品,通过“1+15+2”进行展示,即一场开幕大戏、十五场黄梅戏优秀剧目展演、两场黄梅戏经典唱段演唱会。
9月26日下午3点,展演周开幕式将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举行,开幕式上将上演新创大型黄梅戏《倾宁夫人》。该剧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主演,以广为流传的“六尺巷”典故为创作背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谦和礼让、君子人格。
9月26日至10月5日每晚7点40分,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市人民剧院两个剧场,将陆续上演15部黄梅戏优秀剧目。这15部优秀剧目,既包括《天仙配》《女驸马》等黄梅戏经典大戏,也包括《葡萄渡》《丝罗带》等复排老戏,还包括近年新创的《百鸟朝凤》《太阳山上》等现实题材作品。
10月6日下午3点和晚上7点40分,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将上演2场黄梅戏经典唱段演唱会。由戏曲名家和优秀青年演员演唱黄梅戏经典唱段,舞台乐队现场伴奏,彰显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展示黄梅戏艺术薪火相传的发展成果。
在研讨方面,为传承发扬安庆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工作,今年安庆市以展演周为契机,加强了黄梅戏学术研讨内容。
9月26日至28日,黄梅戏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在安庆首次举行。其间,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省内专家100余人将在安庆进行实地调研、学术交流,着力构建“黄梅剧学”理论体系,推进黄梅戏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发展。
2023年度黄梅戏剧本研讨会也将在安庆举行。届时业内戏曲专家将群策群力,研讨打磨近期计划创排的新戏剧本,有效推进新戏创排,为第10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创剧目展演打下坚实基础。
在交流方面,安徽省地方戏曲(戏曲声腔)汇演已于9月13日至17日每晚7点40分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举行,促进了青阳腔、傩戏、高腔等濒危剧种的保护和传承。
长三角地区艺术交流与合作一直是黄梅戏展演周的重要内容。“长三角职工优秀戏曲文化交流展示”已于9月20日下午在安庆市举行,这是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工会系统选送的地方剧种折子戏集中展示。安庆市还将邀请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江苏苏州市的苏剧《花魁记》、浙江绍兴市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6台经典大戏来安庆演出,开拓长三角地区戏曲交流新局面。
展演周期间,安徽省戏剧孵化计划的安庆市入选作品——原创话剧《大江有声》、黄梅戏杂技剧《七夕情缘》也将进行祝贺演出,丰富剧目类型,加强剧种间艺术交流。
与群众同步 打造有特色的互动舞台
本次展演周围绕“惠民乐民”的主旨,在群众文化活动上进行创新创造,打出组合牌,整体呈现出“三多”态势,即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真正将展演周办成群众喜闻乐见、戏迷票友广泛参与的艺术盛会。
多层次开展活动,让黄梅戏在更多地方“热起来”。9月28日晚,在安庆市皖江公园广场将举办“宜城处处唱黄梅”首场文艺演出,邀请黄梅戏“梅花奖”得主、省内外知名黄梅戏演员、戏曲名家、戏迷票友,共同进行一场以黄梅戏为主题的综艺演出,着力打造“专业与业余同台、名家与票友互动”的全民文化盛宴。第二届“严凤英杯”全国黄梅戏票友大赛经过海内外的广泛发动和各地的层层初审,9月29日至30日也将在安庆市皖江公园广场进行现场终审,来自各地的戏迷和票友同台比拼,共同见证一年一度的黄梅戏盛会。展演周期间,安庆各县(市、区)将同步开展50余场黄梅戏广场文艺演出,并借助国家公共文化云、安徽公共文化云等平台进行直播、录播,让黄梅戏飘进千家万户。
多元化拓展群体,让黄梅戏在更多领域“火起来”。在学校,安庆市组织开展青少年戏曲小梅花选拔活动,编排了一批少儿戏曲节目;持续在全市中小学中推广黄梅戏校园课间操,遴选约20个学校代表队参加第二届全市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展演,促进中华优秀戏曲文化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在基层,宣传、文化部门与艺术院校合作,精心编排黄梅戏广场舞曲目,通过基层展演,遴选约20个优秀作品,10月1日在皖江公园广场参加第二届全市黄梅戏广场舞展演。在行业,安庆市将举行廉洁文化主题戏曲展演,引导党员干部廉洁慎独,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举办“唱响宜城·黄梅戏大家唱”活动,鼓励全市职工学唱、竞唱黄梅戏,让戏曲文化走进职工生活。
多渠道宣传推广,让黄梅戏在更多维度“潮起来”。在线下,通过在传统媒体上开设专题专栏、刊登公益广告、播放专题宣传片等形式,扩大黄梅戏展演周社会影响力。在线上,通过“一网五端两平台”(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网站;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百家号;掌上安庆、学习强国有戏安徽),借助“有戏安徽”“安徽文化云”“安徽公共文化云”等专业平台资源,构建集成化展示、分众化传播的演播直播平台矩阵。开辟“云剧场”,聚力黄梅戏精彩节目、优秀剧目、创新作品、群众活动的线上展演。安庆还将在抖音等App推出“跟着名家唱黄梅”网络视频展,动员戏迷和网友拍摄“跟着名家唱黄梅”教学过程及成果、名段名角模仿秀等形式的短视频,营造全网联动、全域展示、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与发展同步 打造有影响的文化品牌
借助展演周的契机,安庆市将通过“黄梅戏+旅游”“黄梅戏+经贸”“黄梅戏+科技”的形式,让黄梅戏的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黄梅戏+旅游”。安庆以戏曲艺术之美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的美好体验,推动黄梅戏融入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持续打造“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文旅品牌,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9月到10月,展演周试点开展“戏票换门票、门票换戏票”活动,安庆各地区将结合自身特色融入黄梅戏元素,推出一系列特色活动。如第七届“京黄故里”石牌戏会,将面向全国邀请优秀小剧场剧目汇聚石牌镇,开展集中展演和戏曲交流,打造小剧场戏剧节,助力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潜山市天柱山景区将主办美丽乡村音乐节,开展“天宫之上”“音乐之峰”等特色演出;安庆市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将举行“古城记忆”戏曲文化活动,组织戏曲、书画、摄影、美食、汉服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打卡”;菱湖公园将“戏聚大观·皖韵菱湖”国潮游园会活动,打造戏曲演出、民俗手作、文创展示、特色夜市等沉浸式国潮主题游园会,增加展演周期间文旅夜游网红打卡点,激发夜经济消费潜力。
“黄梅戏+经贸”。以展演周为契机,安庆市将围绕“双招双引”和“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发展方略,开展第三届“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邀请知名金融机构和投资人莅临会议,持续打造“资本赋能、重振雄风”的资本对接平台。同时,还将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及展销安庆市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的系列产品、名牌农副产品、地方特色名优产品,扩大文化消费,促进文化商贸融合发展。
“黄梅戏+科技”。安庆将举办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院士们将围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作主旨报告,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安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论坛期间,院士还将适时参加黄梅戏展演周的部分活动,感受戏乡安庆的独特魅力,为黄梅戏插上科技的翅膀打下基础。
(本版文图由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