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徽州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来源:安徽日报 2024-07-09 17:38:42 责编:吕中石

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安徽优秀乡土文化的金名片,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具有独有的地域文化特色。依托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其融入旅游全过程,让旅游成为徽州文化传播的载体,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赋予徽州文化新的生命力,对于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挖掘文化内涵,促进徽州文化与旅游的优势互补。徽州文化体系完善、特点鲜明、内容深刻、影响深远。我们要深入挖掘徽州文化的内在价值,形成徽州文化和旅游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一是坚持以文融旅。探究徽州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将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建设,开发徽州理学、朴学、新学及新安医学等文化旅游路线,提升旅游品质。二是坚持以旅彰文。以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契机,通过科技赋能促进徽州文化内涵在旅游产品和体验上的视觉化和沉浸化呈现,利用旅游市场来发掘、重塑、提升徽州文化资源。三是坚持文旅融合。加强徽州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持续推动徽州红色旅游、历史文物游览、影视文化体验、庆典活动、主题乐园等旅游业态的融合式发展,实现徽州文化和旅游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共进。

打造特色IP,构建徽风皖韵的文化旅游品牌矩阵。我们应聚焦徽州文化和旅游资源,塑造一批“徽字号”IP,让浓郁的徽风皖韵成为全域旅游的鲜明标识。打造文旅融合超级IP。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有机融入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文旅小镇、博物馆旅游、文化节庆、旅游商品等多种形式组合起来的旅游生态,满足消费者定制化、个性化、小众化的文旅消费新需求,打造文旅融合超级IP。制作名人文化旅游IP。激活徽州名人文化资源,深度开发黄宾虹、陶行知、王茂荫、戴震等历史名人及其故居的价值,发掘其中的IP素材,构筑相关故事情节,利用内容营销、市场推广、社区培养以及创建热议焦点等手段,制作以徽州历史名人为核心的文化旅游IP。开发非遗IP。充分挖掘徽墨、徽剧、徽雕、徽纸、徽菜等体现徽州文化特色的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剖析和解构,了解其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传承方式等内容,确定非遗主题和IP标签,注入现代元素,开发出更具吸引力和市场价值的徽州非遗IP。

强化数字赋能,打造徽州文化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我们要利用丰富的徽州文化和旅游资源,推进与数字技术的新形势新要素结合,为徽州文化和旅游融合注入活力。一是建设文化与旅游数字资源库。充分挖掘徽州文化和旅游资源,运用数字技术,对徽州文化遗产、历史文献、文物等进行数字记录、数字勘测、数字集成,对徽州建筑、徽州雕刻、徽州村落水口布局等进行三维扫描、可视建构,建立徽州文化和旅游数字资源库。二是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数字化升级。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设计创意、动漫游戏、广播影视、视觉艺术、工艺与设计等新兴文化旅游产业,引导推动徽州“老字号”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大黄山线上线下一站式文旅产品交易综合平台,形成具有徽韵特色的产业化集群。三是加大文化旅游产品数字化开发。运用人工智能、VR/AR、5G、3D互动等数字技术,对徽派建筑、徽剧、徽雕、徽墨、徽州民俗文化等进行创造性开发,借助数字技术推出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徽州特色的数字化文旅精品。

做好交流互鉴,增强徽州文化旅游传播力影响力。我们要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开拓徽州文化旅游交流传播局面。一是促进徽州文化旅游走向世界。树立全球化视野,举办徽州文化论坛、徽学学术大会、非遗大展等系列主题活动,展现徽州文化旅游的世界价值,加快推进徽州文化旅游海外“出圈”。二是构建多维全媒传播格局。坚持主流媒体传播阵地,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资源、内容、宣传上共通共融、优势互补、相互赋能的全媒传播矩阵,同时“借船出海”,搭建海外媒体宣传平台,推进徽州文化旅游走上国外主流媒体,共绘徽州文化旅游多元多样传播图谱。三是推动徽州文化旅游品牌传播。根据徽州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以徽州文化旅游品牌带动徽州文化旅游传播,精心培育打造符合时代气质的徽州文化旅游品牌,借助电影、纪录片能突破语言障碍和文化壁垒的优势,尤其是利用新媒体进行徽州文化旅游品牌的国外传播,提升徽州文化旅游国际知名度。(张忠广 尹建龙)

(作者单位:铜陵学院,安徽大学。本文系省哲社规划项目[AHSKY2022D042]研究成果)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