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鸣出文旅“交响”
来源:安徽日报 2024-09-06 15:56:36 责编:吕中石

在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金鸡村金鸡碑文化广场,每天都有游客前来观赏“金鸡碑”。这儿,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地。

“1984年7月,县里的一次文物普查发现了‘金鸡碑’,在戏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金鸡碑被誉为研究戏曲史的活化石。据我们了解,金鸡碑目前仅存两块,一块在我们金鸡村保存完好,另一块在福建省漳浦县。”怀宁县洪铺镇党委副书记汤霖介绍,当地的金鸡碑现坐落于洪铺镇学堂村东部,高1.1米,宽0.75米,由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正直之神位”,两侧分别冠以“日”“月”二字;上款题为“庚戌岁 冬月吉旦众生祀奉”,下款是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堂”杨文堂等25人姓名;碑边刻缠枝花纹,碑文楷书阴刻。据《怀宁县志》记载: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

这块碑为什么如此引人关注?据了解,“金鸡”为旧时社戏所祀之神,属于道教文化的产物,来自艺术之神“二郎神”座下的“金鸡”和“玉犬”。而“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设立,也主要取其“金鸡啼晓”的寓意,以此激励电影艺术工作者闻鸡起舞。此外,该奖诞生于1981年,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这也是其得名的由来之一。

文物是承载历史、凝结乡愁的重要载体。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而早在2005年,怀宁县文物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了重点保护。现在的金鸡碑碑身,被罩上了一层有机玻璃,碑的上方建有一座四角亭,这样既避免了雨水侵蚀,又便于游客观瞻。

戏剧界有句名言:“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当中的“石”指的就是与洪铺镇相邻的石牌镇。据史料记载:石牌镇始建于宋朝,到明清时期已是商埠林立,文化昌盛,当时戏曲的几大剧种如徽剧、昆曲、青阳腔、黄梅戏等,都在石牌立足并得到发扬光大。

文化的鼎盛与文化的传播互为因果关联。那时,水上交通是当地人出行的首要选择,“戏曲之乡”石牌的艺人外出谋生时,一般都会乘船在洪铺镇作短暂停留。洪铺镇为水运港口,还设立了官道驿站,街上各种商铺、饭馆、旅馆、澡堂、作坊等一应俱全,艺人可以在洪铺镇配齐所需物资和休整;出了洪铺即到皖河口进入长江算是别离故乡。当时的人们把洪铺当作离开故乡的最后一站,所以艺人们在洪铺立了戏神之碑“金鸡碑”加以祭拜,用以寄托对家乡及亲人的眷恋和对前途的祈福。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专家何昌林先生的《北京书简》称:“‘金鸡’何神?福建省漳浦县聱鳌中林相公庙(戏神庙)中,原有‘吹笛金鸡’神像一尊,至今仍保存在该村蔡同志家;而漳州、漳浦一带流行着一种‘安庆调’,实即‘石牌调’(吹腔)。可见戏曲之乡石牌的艺人们,连曲加戏带戏神(金鸡神)都传到闽南去了!”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怀宁县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醇厚浓郁的乡土气息、熠熠生辉的戏曲文化,为洪铺镇增添了无限魅力,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进入文旅融合新时代,洪铺镇着力打造“金鸡碑”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加快推进金鸡村美丽乡村和金鸡碑文化广场群建设,形成“点上出新、线上出彩、面上成景”的美丽乡村发展格局,通过资源共融实现资源共生,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质文旅产品,激发多层次消费能力释放,让文化发展有活力、旅游发展有魅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镇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们力争将金鸡碑园林打造成为聚人文、休闲、娱乐、观光、垂钓等为一体,一方心旷神怡的生态福地、魅力四射的文化高地、别具风情的旅游胜地。”汤霖说。(檀志扬 赵林玉)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