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阳,有一种家喻户晓的美食,外形与莲藕相似,入口香甜酥脆,它就是入选青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张家藕糖。
藕糖必须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才能制作,否则做好的藕糖可能因为高温而融化,失去原有的焦脆。因此,张家藕糖的生产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白露至次年春分时节。冬天来临之前,制糖人需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大米、芝麻等原材料的甄选、储存。
眼下,正是张家藕糖制作的最佳时间。穿过小巷,来到蓉城镇蓉东村的九华友发食品厂,进门便闻到扑鼻的麦芽香气,张家藕糖第三代传承人张有发正和伙伴们加紧制作藕糖。
张家藕糖制作共有5道程序,分别是催麦芽、蒸糯米、发酵、熬糖和拉制。传统的藕糖制作非常讲究,整个过程全部手工操作,其中最考验手艺、最费力气的环节当属拉制。张有发换上短袖衣服,先将熬好的糖稀放到案板上冷却,达到合适的温度和硬度后,再将冷却好的糖稀团成空心圆形状搭在木桩上,与另一位大师傅配合着来回拉糖,直到将糖稀拉成白色。不一会儿,张有发的额头上便透出细密的汗珠。“藕糖的‘藕孔’在高温蒸汽作用下才能拉出来,这些镂空的小孔决定了藕糖酥脆程度。这个步骤非常关键,被称为‘九拽十八拉’,一下都不能少。”张有发说。
张有发的爷爷张贞节在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经营藕糖生意,50年代初,张贞节带着全家迁居青阳定居,与儿子张在林一起扩大了藕糖生意。作为张家藕糖第三代传承人,张有发十几岁时便跟着父亲学做藕糖,一直坚持了40多年。为了将这份祖传的制糖产业做大做强,张有发潜心钻研,优化细节,甄选原料,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我们用的芝麻都是精挑细选的高品质芝麻,进行了脱壳处理,裹上后会让藕糖吃起来很香。”张有发说,“祖辈留下来的手艺和口碑不能丢。”
张家藕糖味道香甜,脆嫩松酥,口感独特,在南陵、贵池、泾县、石台等地受到广泛欢迎,成为皖南人家待客必备点心。又因“藕”与“偶”字谐音,寓意好事成双、生活甜蜜,所以,张家藕糖已不仅仅是一种节日食品,更成为一种美食文化。
今年冬天,张家藕糖的生意依旧火爆,供不应求。“我现在每天早上三四点就起床作准备工作,做一锅糖大概要四五个小时,每天要做上千斤藕糖,整个售卖周期能卖出近四万斤藕糖。”张有发表示,他将继续坚守匠心,保留青阳人记忆中的香甜味道,同时做好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工作,让这门老手艺在青阳代代相传。(通讯员 朱苏琴 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