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 合肥新欣向荣
来源:合肥晚报 2025-04-24 16:03:27 责编:孙书文

4月22日,采访团走进中国中部花木城。

在中国中部花木城产业示范园,工作人员在管护蝴蝶兰。 方好 摄

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 陈三虎 摄

4月21日以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调研式集中采访团分别走进位于合肥的中国中部花木城、聚星粮驿1953和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着传统产业蝶变、新兴业态勃发与城市空间迭代展现的新气象,感受着合肥新质生产力的新活力与城乡协同发展的美画卷。

正是“粮”辰美景

曾几何时,逛街是吃饭、购物、看电影的“老三样”。

如今,当你走进合肥的诸多文化商业街区,会发现“逛街”早已变成了品质餐饮、文娱体验、潮流运动的“新三件套”。

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优化供给体系、丰富消费业态等举措,合肥走出了具有示范效应的消费能级跃升之路,位于蜀山区的新粮仓文化商业合集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现在隔三差五,家住附近的“00后”王琪就会约上好朋友,来新粮仓开“盲盒”。“这里各类业态特别丰富,建筑风貌很有艺术特色,拍照特别出片,每次来会有不同的体验。”

新粮仓项目负责人姚毅介绍,目前新粮仓日均客流超4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1200余万人次。实际上,这一颇受合肥人追捧的顶流“打卡地”开业还不到一年,而它的前身始建于1993年原安徽省机械化粮库。

2023年,合肥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往昔的“老粮库”,摇身一变成为集文化、艺术、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全天候开放的“新粮仓”。

获评2024年度安徽省“皖美消费新场景”、商务部“商文旅融合型”典型案例……从闲置土地到文旅地标,新粮仓的蜕变和“出圈”不是偶然个例,而是合肥市探索“商文旅融合+城市更新”路径的生动实践体现。

这几年,合肥大力推动场景创新,打造了一批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的商业地标。目前合肥全市共有5万平方米以上的在营大型商业综合体68家,总商业建筑面积超700万平方米,2024年度总销售额约410亿元。

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改造,更是产业与文化的重生,正如合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场景创新不是简单改造建筑,而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文化赋能的模式,让商文旅体交互赋能,如此不仅能让工业遗存重获新生,还能打造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局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多极活力。”

花木如此多娇

最近这段时间,每天8时不到,在合肥美迪园艺有限公司的组培实验室里,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的“95后”硕士生袁应菊戴着无菌手套,观察着培养基里这些月季新品种的生长情况。

今年5月,这些新品即将经历从实验室到大田的“通关考验”。

“过去是市场上什么好卖就种什么,现在是实验室里创造市场需求。”在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他们踏足“研发”的转变源于自身发展需求。

作为一家2005年就成立的园艺企业,美迪园艺去年线上线下的销售额突破亿元,但利润率却持续走低。

面对电商平台的价格厮杀,该公司果断选择向产业链上游突围:与安徽农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院校共建组培中心,研发花木新品种;招揽更多的青年研究人员加入公司,组件育种研发团队;联合300多户农民建立“研发-试种-推广”链条,用新品种溢价破解低端竞争困局。

该负责人表示,“我们有信心既让合作农户持续增收,也能让企业获得稳定的优质新种源,从而开拓更广阔市场。”

在占地640亩的中国中部花木城(以下简称花木城),像美迪园艺这样的入驻企业故事并非孤例。

目前花木城所集聚700余家商户,业已形成从种苗研发、智能种植到场景销售的完整生态,并建有花卉科普馆及12座智能温室,引进国际领先的补光遮照、恒温迷雾、雨水回收等系统,并配备中央空调、地暖。

经过多年发展,肥西的苗木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县的苗木种植达到28.7万亩,在肥西县乡村振兴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不仅与相关花木园艺类企业休戚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广大苗农的经济收入。

据介绍,为了提升广大苗农收入,中国中部花木城创新推出“联农带农”模式,通过技术培训、品种改良和市场对接,引导苗农从传统的工程用苗转向家庭园艺市场,帮助传统苗农实现转型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22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个乡镇的种植面积超过万亩,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我们将全力推动苗木花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绿色经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乡村焕然“驿”新

“以前住民宿只是感受一下自然,在周围散散步,最多第二天就回去了。现在不一样了,既能读书品茶,又能烧烤看音乐会,住下来都不想走了。”合肥市民周女士特地从市区驱车前往这座位于合肥肥西县铭传乡的民宿综合体。

占地143亩的聚星粮驿1953目前共有52间民宿客房,还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入了剧场、星空营地、音乐厅、阅读空间等现代文旅设施,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性融合。

“我们每个民宿都是集住宿、餐饮、娱乐、办公于一天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这种多元化的业态组合,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回头客’也是越来越多。”聚星粮驿相关负责人说。

为盘活乡村闲置土地资源,肥西县创新探索,将艺术、文化等元素融合,在完整保留老粮站历史记忆与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满足了现代阅读与文化活动需求。

而这座由废弃粮站改造的民宿综合体,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图景中的生动实践。

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聚星粮驿通过民宿、餐饮等业态的植入吸引游客,发展当地农业配套支撑产业,可带动周边蔬果基地、生态观光农业等第一产业发展,将项目打造成铭传乡村文旅名片项目,辐射肥西县带动铭传乡全域旅游发展。“仅去年一年,它就为村集体贡献约120万元的经济收入。”

李阿姨是本地村民,如今在聚星粮驿工作,工作起来总是乐呵呵的。“现在不仅山更绿水更清,还能就近找到一份工作,每个月也有个几千块收入,生活特别开心。”

近年来,肥西县依托“一山半湖、古镇运河”的优质文旅资源,肥西县编制了《肥西县全域旅游规划》,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当地民宿的品牌影响力。2021年以来,肥西县累计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04亿元,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500万元。

“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合肥市近郊旅游首选目的地,长三角旅游特色目的地。”据悉,肥西县正通过盘活各类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增收、促进产业融合,走出一条以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当前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将在合肥正渐次铺陈。(来源:合肥晚报 文/汪涛 摄/薛文茹)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