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方集:千年古镇里的“皖美好味道”
来源:中安文旅频道 2023-03-30 16:05:21 责编:吕中石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是苏东坡笔下的阜阳特色美食馓子。

  阜阳馓子又以阜南县方集镇馓子最为出名,当年,洪河岸边的方集人民,以捕鱼漕运为生,行船拉纤之人,一走就是十天半月,容易储存且不易变质的馓子应运而生,成为行船人必备的干粮。细若发丝、圈圈相连,香酥可口、回味悠长的方集馓子是当地人民独有的家乡味道。

  匠心研制,来自千年古镇里的“美食技艺”

  方集镇地处洪河岸边,旧称方家埠口、方家集,兴于宋朝。作为一个千年古镇,当地有悠久的大豆、小麦、芝麻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历史,这里依然保留着沿淮最纯朴的民风民俗和最原始的淮河风光。

  炸馓子,是方集祖辈们代代留传的手艺。勤劳的方集人民做馓子用小麦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如发丝的长条,一圈圈放入菜籽油中炸,酥脆可口。方集馓子秉承传统工艺,采用蒙洼地区本土独有原材料,天然绿色的高精面粉配上土法榨制的纯菜籽油,经18道工序、72小时多次发酵手工制作而成。经过匠心研制的方集馓子其条匀细、色泽金黄,中含芝麻,脆而酥、细而香。走在方集老街上,会看到圆圆的箩筐内盛满金黄色的馓子,浓浓的馓香随风飘散方集镇的大街小巷,深吸一口气,炸馓子的油香气沁人心脾。

  品牌打造,饱含家乡情怀的“皖美味道”

  近年来,阜阳市认真贯彻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行动,深入挖掘美食资源和美食文化,持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努力将阜阳各地的特色美食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美食品牌,方集馓子这一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手工艺食品,如今已成为阜阳人民家喻户晓的特色美食。

  当地人民巧妙地搭配出各种独特创新的吃法,也进一步提高了方集馓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撒子可以当作零食,工作生活之余拈一把放入嘴中,酥脆可口,越嚼越有滋味。还可以打入鸡汤、菜汤里作为主食,或搭配蔬菜制作菠菜撒子、大白菜炒馓子等美味菜肴,可以说,馓子代表着阜阳这片辽阔的皖北平原、淮河两岸上独有的美食文化,是淳朴的阜阳人民根植于心的家乡味道。

  2022年1月,方集馓子作为皖北美食的代表被评为首批游安徽“不得不吃”的特色美食小吃,入选安徽省“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省级特色美食。2022年5月,方集馓子被评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饱含阜阳人民家乡情怀的美食如今成为了当地美食旅游著名品牌。

  转型升级,“小零食”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方集镇有很多品牌的馓子,如何把祖辈留下来的馓子手工艺发扬光大,将小镇里的美食品牌打出去,让美食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群众就业致富”“在疫情影响下如何走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困境”这些成为当地政府和人民思考的问题。阜阳市、阜南县逐渐摸索,推动当地龙头企业牵头开展工作。通过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发现方集镇的特色手工馓子,其纤细程度和口感在安徽省甚至全国都非常少见,很有特色,也很受消费者青睐。阜阳市通过指导企业把馓子精细化包装,打造美食旅游品牌,将祖辈的传统手工艺技术与现代营销相结合,打破传统的集市挑框叫卖传统销售方式,让产品符合国家质量与卫生要求规范为,让传统手工艺馓子可以远销出省,扩展销售至全国,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方集馓子这一阜阳特色美食。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们方集撒子在外的品牌口碑很好,我们也通过线上线下接到过全国各地的订单,2020年产量就超过500万斤,今年年产量已达到950万斤。为了稳定产品质量,我们加大产业投入,积极在本地挖掘美食技艺人才,公司已为当地提供就业150多人,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明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新明说道。

  如今,在明康食品、赵侠撒子等一批方集馓子的龙头企业带动下,方集馓子已带动方集镇当地群众就业千余人,2021年营业额超过1亿元。如今,方集馓子利用各类网络销售平台远销至全国各地,最远销到香港和台湾。

  下一步,阜阳市、阜南县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龙头餐饮企业,以打造品牌为重点,以推动优质、规模化、连锁化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扩大消费,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将方集撒子打造成享誉全国的"皖美好味道 百县名小吃"美食文化"金名片"。(阜阳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