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岁月中的青春之歌
来源:安徽日报 2024-01-04 11:39:12 责编:吕中石

近日,舞剧《立夏》在中国评剧大剧院精彩上演。本报记者 范柏文 摄

近日,“新时代 新徽班 新气象”精品剧目展演活动重要剧目——舞剧《立夏》在中国评剧大剧院连演两场,为首都观众演绎烽火岁月中江淮大地上一段动人的青春之歌。

1929年5月6日(农历立夏节),在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的领导下,金寨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立夏节起义。这次起义是鄂豫皖地区三大起义之一,也是首次取得全面胜利的革命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商南地区的反动势力,极大地鼓舞了鄂豫皖边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的信心与决心,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7年,恰逢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合肥市决定以立夏节起义为背景,创作一部传承红色基因的大型舞剧,这也是该市打造的第一部原创舞剧。2017年2月15日,合肥市歌舞团召开动员大会,舞剧《立夏》正式进入创排。“我记得当时排练的时候,排练厅的两旁横幅打的是‘青春无悔,不忘初心’和‘决战60天,排出《立夏》剧’。”合肥市歌舞团团长、舞剧《立夏》导演沈荣峰回忆。

虽然舞剧《立夏》的创排时间紧张,但是内容打磨丝毫没有怠慢。从剧本创作到编舞编曲等,每一个环节都历经锤炼。在创作剧本前,合肥演艺集团聘请多位作家深入大别山采风,经过多轮的创作和论证,最后确定选用作家郭明辉创作的剧本《立夏》,先后九易其稿。

当年根据大别山老区民歌《八段锦》曲调改编填词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曾经是专门为苏维埃根据地新政权创作的歌曲,如今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旋律。在舞剧《立夏》的创作中,以《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代表的皖西民歌,也深入到主创团队的心里。

2017年4月24日,舞剧《立夏》作为2017中国(合肥)演出交易会开幕式演出剧目惊艳亮相,成功首演,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金寨地区发动武装起义,农民革命如火如荼的历史场景。跌宕起伏且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刚劲又柔美、喧腾又安静的舞蹈中,流淌进观众心中。

2017年10月,舞剧《立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由此拉开了全国巡演的大幕。2018年8月,舞剧《立夏》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这是舞剧《立夏》第三次进京演出。”沈荣峰说,这部舞剧已经成为全团的常规训练节目,是每个进团新演员的必修课,希望他们都能从中得到历练、不断成长,持续推动作品饱满成熟。

合肥市歌舞团演员范超一在《立夏》中饰演男主角“林映山”,他的戏份贯穿舞剧始终。“我提前一个月就进组排练,每次走进排练厅都会给自己打气,充分活动让全身兴奋起来。大家都为这部舞剧付出很多汗水,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是对我和伙伴最好的肯定与褒奖。”范超一说,“当我们站在舞台上,听到熟悉的音乐响起,内心的激动和情怀一下子迸发出来,这是长期训练所积累的一股力量。”

经过不断打磨提升,这部舞剧呈现的精湛技艺、精美场景、精妙编排、精彩故事再度打动首都专家和观众。舞台上,青年舞蹈演员用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出了烽火岁月里一抹浪漫又悲壮的色彩,也舞出了当代年轻人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是每一次的旋转跳跃仿佛都在讲述故事、诉说心声、抒发感情。

“虽然北京的冬天非常寒冷,但是看完《立夏》后,心里就像这个舞剧名字一样,充满了火热!”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导演苏洋评价道,无论舞美灯光,还是演员表演,这部舞剧都让人心潮澎湃,可以说是安徽近年来舞台艺术的一张亮丽名片。希望安徽文艺工作者多挖掘、多呈现丰富的地方资源,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这次复排《立夏》,又一次登上北京舞台,受到专家和观众一致好评,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会带着这部红色题材舞剧不断走出安徽、走向全国,让更多观众了解发生在安徽的感人故事。”沈荣峰满怀憧憬地说。

■ 记者 张理想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2018主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皖ICP备17023592号

任何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影像,侵权必究!用户须知免责声明关于我们

如有任何版权问题 请联系:ahnewsvip@163.com 电话:0551-6517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