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晚,由合肥演艺集团打造的舞剧《立夏》在中国评剧大剧院演出,为北京观众舞出烽火岁月里的安徽浪漫。
屋外雪花飘落,屋内暖意融融。前不久,音乐剧《有一天》在北京中国评剧大剧院精彩上演,剧场后台,记者见到了安徽省歌舞剧院青年声乐演员叶托利。身形高大、长相俊朗的叶托利,眼神透着光 ...
“花开花放花花世界,艳阳天春光好百鸟飞来……”舞台上,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95后”演员江李汇化身为《小辞店》里的柳凤英,忽而欢喜,忽而伤心,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2023年12月27日晚,黄梅戏《不朽的骄杨》受到观众好评。
黄梅戏《红楼梦》在阜阳大剧院演出现场。庞诚摄
前身为“安徽省话剧团”的安徽省话剧院,走过近70年的薪火传承、艺术创新之路,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从《万世根本》到《徽商传奇》,从《今夜星辰》到《炉火照天地》,在舞台上,用好戏“说 ...
近日,舞剧《立夏》在中国评剧大剧院精彩上演。本报记者范柏文摄
“淮北梆子戏是什么戏?王家坝在哪儿?”10岁的苏赫,是淮北梆子戏《风雨王家坝》里的小演员。满脸稚气的他,回答记者的提问,说这是“讲家乡的故事”。开展多年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已 ...
黄梅声声贾刚
再芬黄梅青年团十周年展演。(资料图片)
大皖新闻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推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传播,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六安好人”漆威一生酷爱收藏,三十三载走遍大别山革命老区,收藏两万余件红色藏品、农耕老物件,只为留住大别山的“根与魂”,2023年1月不幸离世,成为大别山人民永远的怀念。2023年11月17日 ...
夜幕下,黄山市新安江边的屯溪河街人头攒动。流光溢彩的徽州漆器、巧夺天工的庐州蛋雕、清香四溢的绿茶制作……一项项多姿多彩的传统非遗技艺,点燃了徽州古街的烟火气。
每年春节,绩溪县伏岭镇以“来绩溪过年品伏岭味·道”为主题,让非遗“活起来”,乡村旺起来。(资料图片)通讯员李晓红章晓璇摄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素称“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皖西儿女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口传心授、世代延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 ...
《杨八姐闯幽州》剧照。(资料图片) 简介 传统经典泗州戏《杨八姐闯幽州》由安徽省泗州戏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出,讲述了宋朝时期杨家将的故事,杨八姐女扮男装独闯幽州,刺探军 ...
金秋时节,正在安庆美术馆展出的《有版有演-2023’安庆版画·黄梅戏戏曲题材作品展》共计展出作品53件,是我市以中青年版画家为主,部分老版画家和青少年学生历时一年多时间创作的版画作品...
233年前,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为代表的“四大徽班”进京献艺,众多名角同城竞技、花雅争胜。如今,“新徽班”——安徽演艺集团再次来北京,将“复活”宫廷演剧,让老戏本回归舞台……
近日,在肥西县柿树岗乡,民间艺术团在表演莲湘舞。作为传统的民间舞蹈,莲湘舞已成为当地特色文化品牌。朱家秀崔旋摄
扫码阅读更多内容
本报讯(记者武长鹏任雷)9月3日至5日,2023亳州第四届二夹弦戏曲大赛在药都大剧院举行。来自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地22个院团的300余名戏曲名家、新秀齐聚一堂,弘扬二夹弦戏曲文化。
非遗剪纸。人民网记者王锐摄
中新社合肥7月17日电连日来,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何云一边忙着演出,一边排练黄梅戏经典选段《天女散花》《谁料皇榜中状元》,她将于9月跟随安徽演艺集团组建的 ...
走进安徽歙县,街上、古城楼上,都悬挂着鱼灯,许多酒店、民宿大厅也挂着鱼灯。